Alternative Rock
另类摇滚乐。主要是指具有反对商业包装、强调作品的思想性、追求音乐的个性化等特点的摇滚乐。另类摇滚一般都是先经过“地下”发展,然后再进入“主流”行列,因此,每个时期的“另类”都是相对的,它会随着主流风格的变化而变化。美国的另类摇滚开始只限于一些小型俱乐部等,它的发展基地是在“地下”。虽然是一种“地下音乐”,但是很多乐队不断地巡回演出,制作一些低成本的专辑。慢慢的另类摇滚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听众,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英国的另类摇滚比起美国要显得更加流行化,具有较强的旋律性。其次,英国的另类摇滚乐队能够较好地吸收舞曲音乐和俱乐部文化,使得另类摇滚在英国有了很好的发展。从 1995 年开始,英美两地的另类摇滚开始互相吸取对方成功的经验,逐渐消除彼此的界限。另类摇滚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乐队有:“REM”乐队、“碎南瓜”乐队(Smashing Pumpkins)、“史密斯”乐队(The Smiths)、“山羊皮”乐队(Suede)等。
Britpop
英伦摇滚。严格意义上的英式摇滚不是一种音乐类型,而是指 1993 年 -1997年间在英国爆发的一次摇滚浪潮,那次浪潮从山羊乐队(Suede)开始,经绿洲乐队(Oasis)和模糊乐队(Blur)的“世纪大战”到达顶峰,至 1997 年逐渐衰弱,同期涌现出一大批出色的摇滚乐队,成为当时英国乃至世界流行音乐的焦点(其间绿洲乐队还继披头士乐队之后代表英国乐队又一次成功打入美国市场)。这些乐队尽管风格各异,但史上统称“Bripop”。从曲风上看,英式摇滚继承了披头士时代以来的吉他流行风格,又吸纳了 20 世纪 60 年代晚期的田园之声,20 世纪 70 年代的迷幻、朋克和新浪潮,还有另类摇滚音乐;从内容上看,英式摇滚大多演唱同时代英国青年自己的生活,色彩多以黯淡、颓靡、桀骜为主,也由此在短时期内迅速风靡英伦三岛。英式摇滚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乐队有:Oasis 乐队、Blur 乐队、Suede 乐队、Pulp 乐队、Radiohead 乐队等。
Soul
索尔,又意译为灵魂乐。主要是指那种福音音乐要素与节奏布鲁斯(R&B)的要素相结合的风格音乐。索尔的特点是坚实的节奏部分配以明确的世俗动感及宗教音乐。几乎所有索尔乐都以热情、高扬的嗓音作为标志,偶尔也加一些即兴表现。索尔指望它的听众去寻找爱、为爱而宽恕、或者干脆摇尾乞怜地求爱。热情的艺术家们总试图淡化索尔歌手和福音传道士的分界线,几乎可以把索尔乐称作是没有宗教的宗教音乐。《美国流行音乐通史》中归纳得更为简练:“索尔乐是带有福音歌和节奏布鲁斯的结合,是福音歌这种宗教音乐形式世俗化、流行化的结果。索尔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有:雷·查尔斯(Ray Charles)、萨姆·库克(SamCork)、史蒂夫·伍德(Stevle Wonder)、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阿莱萨·富兰克林(Aretha Franklin)等。
Bossa Nova
波萨诺瓦。起源于巴西,是一种由“曼波”(Mambo)与美国冷爵士(CoolJazz)相融合的音乐风格,上世纪 60 年代流行于美国。波萨诺瓦的很多旋律已经成为爵士乐曲目的重要部分。波萨诺瓦的音乐柔和,它的复杂和声引发了很多精彩的即兴。在典型的乐曲中,一名歌手和一名原声吉他手在二拍子里重叠奏出柔和而又精准的三音音型(Ternary Figures)。萨克斯管手或歌手的旋律悠闲,带有轻快地切分,不用颤吟,以使用气声为特色。七和弦、九和弦、快速转调和大小调交替很普遍。如果有歌词的话,一般采用葡萄牙语或英语,多半表现甜蜜的情绪。波萨诺瓦著名乐手有汤姆·诺比姆(Tom Jobim)、阿洛伊西奥·德·奥利维拉(Aloysio de Oliveira)、查理·拜尔德(Charlie Byrd)、斯坦·盖茨(Stan Geta)、罗纳尔多·博斯科利(Ronaldo Boscoli)、罗伯托·梅内斯卡尔(Roberto Menescal)等。
Samba
桑巴。一种起源于巴西和非洲的舞蹈。该术语的延伸含义是指为这种舞蹈伴奏的音乐和任何带有这种风格特点的音乐。这种音乐采用两拍子,速度欢快,在旋律和伴奏中包含了连锁切分是它的特点。桑巴最早是在上世纪 30-40 年代进入美国。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末,桑巴和波萨诺瓦已经变得不太流行,但爵士乐队在演出和录制唱片时一般均少不了它们。此外,爵士乐手有时也把非拉丁风格的乐曲转变成桑巴和波萨诺瓦。桑巴的著名歌手与乐手有:查利·帕克(Charlie Parker)、斯坦·肯顿(Stan Kenton)、路易斯·邦发(Luis Bonfa)、安东尼奥·卡洛斯·诺比姆(Antonio Carlos Jobim)、米歇尔·勒格朗(Michel Legrand)、克莱尔·费希尔(ClareFischer)、本尼·卡特(Benny Carter)、阿里·巴罗莎(Ary Barrosa)、埃德蒙多·罗斯(Edmundo Ros)等。
Rumba
伦巴,也写成 Ruhmba。一种起源于非洲舞蹈的拉丁舞项目之一。源自十六世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在古巴得到发展,所以又叫古巴伦巴。伦巴是拉丁音乐和舞蹈的精髓和灵魂,引人入胜的节奏和身体表现使得伦巴成为了舞厅中最为普遍的舞蹈之一。19 世纪初出现于古巴,于 20 世纪初发展并流行起来。30 年代初,伦巴传入美国及欧洲各国,同时融入爵士乐成分,使其风靡一时。伦巴的音乐节拍是 4/4 拍。重音在第一和第三拍,并采用沙球、响棒、康加鼓等拉美打击乐器加强节奏,后来也出现快速的 2/4 拍的伦巴。
Mambo
曼波。由伦巴(Runba)与爵士乐中的摇摆乐(Swing)相结合而成的一种舞曲,形成于 1940 年左右,并在 40 至 50 年代风靡世界。加勒比海岛国古巴的音乐是曼波舞音乐的基础,演奏曼波音乐的乐队一般规模较大。乐队中有铜管、萨克斯管、钢琴、贝司等摇滚乐队中的常用乐器,也加入沙球、响棒、康加鼓等拉美打击乐器。音乐的构成常以固定低音及和弦序列为基础。
Cha Cha
恰恰。拉丁舞中的新秀,这种舞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美国的舞厅里首次出现的,是从曼波舞发展而来的。继伦巴、曼波等拉丁舞曲之后,恰恰于 20 世纪 50年代中后期在欧美各国风靡一时。它的音乐比曼波舞曲稍慢一点,节奏也更简单明快。恰恰带给人一种快乐、轻松、逗趣,还有点聚会的氛围。恰恰音乐源自古巴的民间音乐恰朗加斯(Charangas),演奏时用沙球、响棒等拉美打击乐器来加强最后的三个重音。最著名的恰恰舞曲是山姆·库克(Sam Cook)演唱的《每个人都喜欢跳恰恰》(Everybody Loves to Cha Cha Cha)。此外还有许多根据现成的曲调改编而成的,如《我想快乐恰恰》(I Want To Be Happy Cha Cha)和《鸳鸯茶恰恰》(Teafor Two Cha Cha)等。
Tango
探戈。一种阿根廷双人舞蹈。起源于阿根廷,最初由非洲牧童所发现,后来受到弗拉门戈和意大利舞蹈的影响,于 19 世纪盛行于南美洲。伴奏音乐为 2/4 拍,通常由两个段落构成,第一段为小调式,第二段为大调式。一般探戈的演奏乐队由小提琴、手风琴、钢琴、低音提琴等乐器组成,而按钮式手风琴是探戈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目前人气最高也是最有名气的一首探戈舞曲是《只差一步》(PorUna Cabeza)。该曲由阿根廷探戈无冕之王卡洛斯·加德尔(Carlos Gardel)创作。这是一首在《辛德勒名单》、《闻香识女人》、《真实的谎言》等影片中都出现过的著名探戈舞曲。